深圳龙岗能源生态园占地面积约54万平方米,日处理生活垃圾5000吨,是目前国内单体建设规模最大的超大型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设施,园区内配套建设科普教育基地及餐饮服务,未来将对市民开放(无人机照片,8月8日摄)。
近年来,深圳创新“能源生态园”建设模式,以超欧盟标准建设多座能源生态园,在国内大城市中率先实现生活垃圾分流分类后全量焚烧,不仅彻底解决了“垃圾围城”危机,还打破了人们对垃圾焚烧发电厂的固有印象,变“邻避设施”为市民游客争相参观的“网红打卡地”。“能源生态园”建设新模式被国家发改委作为深圳46条改革经验之一向全国推广。
新华社记者 梁旭 摄
(资料图片)
这是深圳龙岗能源生态园内部设施演示模型(8月8日摄)。
近年来,深圳创新“能源生态园”建设模式,以超欧盟标准建设多座能源生态园,在国内大城市中率先实现生活垃圾分流分类后全量焚烧,不仅彻底解决了“垃圾围城”危机,还打破了人们对垃圾焚烧发电厂的固有印象,变“邻避设施”为市民游客争相参观的“网红打卡地”。“能源生态园”建设新模式被国家发改委作为深圳46条改革经验之一向全国推广。
新华社记者 梁旭 摄
工作人员在深圳龙岗能源生态园控制室实时监测垃圾焚烧和烟气排放情况(8月8日摄)。
近年来,深圳创新“能源生态园”建设模式,以超欧盟标准建设多座能源生态园,在国内大城市中率先实现生活垃圾分流分类后全量焚烧,不仅彻底解决了“垃圾围城”危机,还打破了人们对垃圾焚烧发电厂的固有印象,变“邻避设施”为市民游客争相参观的“网红打卡地”。“能源生态园”建设新模式被国家发改委作为深圳46条改革经验之一向全国推广。
新华社记者 梁旭 摄
这是深圳龙岗能源生态园内部的垃圾处理设施(8月8日摄)。
近年来,深圳创新“能源生态园”建设模式,以超欧盟标准建设多座能源生态园,在国内大城市中率先实现生活垃圾分流分类后全量焚烧,不仅彻底解决了“垃圾围城”危机,还打破了人们对垃圾焚烧发电厂的固有印象,变“邻避设施”为市民游客争相参观的“网红打卡地”。“能源生态园”建设新模式被国家发改委作为深圳46条改革经验之一向全国推广。
新华社记者 梁旭 摄
这是深圳龙岗能源生态园内配套建设的环保书吧(8月8日摄)。
近年来,深圳创新“能源生态园”建设模式,以超欧盟标准建设多座能源生态园,在国内大城市中率先实现生活垃圾分流分类后全量焚烧,不仅彻底解决了“垃圾围城”危机,还打破了人们对垃圾焚烧发电厂的固有印象,变“邻避设施”为市民游客争相参观的“网红打卡地”。“能源生态园”建设新模式被国家发改委作为深圳46条改革经验之一向全国推广。
新华社记者 梁旭 摄
这是深圳龙岗能源生态园内的特色咖啡,上面写着“为环境、为将来”(8月8日摄)。
近年来,深圳创新“能源生态园”建设模式,以超欧盟标准建设多座能源生态园,在国内大城市中率先实现生活垃圾分流分类后全量焚烧,不仅彻底解决了“垃圾围城”危机,还打破了人们对垃圾焚烧发电厂的固有印象,变“邻避设施”为市民游客争相参观的“网红打卡地”。“能源生态园”建设新模式被国家发改委作为深圳46条改革经验之一向全国推广。
新华社记者 梁旭 摄
深圳龙岗能源生态园占地面积约54万平方米,日处理生活垃圾5000吨,是目前国内单体建设规模最大的超大型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设施,园区内配套建设科普教育基地及餐饮服务,未来将对市民开放参观(无人机照片,8月8日摄)。
近年来,深圳创新“能源生态园”建设模式,以超欧盟标准建设多座能源生态园,在国内大城市中率先实现生活垃圾分流分类后全量焚烧,不仅彻底解决了“垃圾围城”危机,还打破了人们对垃圾焚烧发电厂的固有印象,变“邻避设施”为市民游客争相参观的“网红打卡地”。“能源生态园”建设新模式被国家发改委作为深圳46条改革经验之一向全国推广。
新华社记者 梁旭 摄
深圳龙岗能源生态园占地面积约54万平方米,日处理生活垃圾5000吨,是目前国内单体建设规模最大的超大型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设施,园区内配套建设科普教育基地及餐饮服务,未来将对市民开放(无人机全景照片,8月8日摄)。
近年来,深圳创新“能源生态园”建设模式,以超欧盟标准建设多座能源生态园,在国内大城市中率先实现生活垃圾分流分类后全量焚烧,不仅彻底解决了“垃圾围城”危机,还打破了人们对垃圾焚烧发电厂的固有印象,变“邻避设施”为市民游客争相参观的“网红打卡地”。“能源生态园”建设新模式被国家发改委作为深圳46条改革经验之一向全国推广。
新华社记者 梁旭 摄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