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汽车市场病了,而且已经病重。
(相关资料图)
或许你认为这样的想法危言耸听,但其实,每个人都在承受着车市虚假繁荣带来的危害,我们的造车技术,距离世界领先技术的差距,也将会越拉越大。
我们总是怒骂,某些合资品牌区别对待中国市场,把品质好的车留给欧美市场,把末流的产品送到我们手中,双标的操作是对国内消费者最大的不尊重,但事实是……
消费者态度决定产品质量
其实,产品质量好不好,完全由消费者决定。
国内市场,是相对公平的市场,不会有机构或者企业,强制消费者购买某一个品牌,或者某一款产品,最终的选择权,在消费者手中,如果汽车质量不好,消费者可以拒绝选择,那为了销量,车企一定会提升产品质量,中国作为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没有哪个品牌愿意轻易放弃这块诱人的蛋糕。
但问题是,当下绝大多数消费者对于产品质量的要求并不高,而是对价格格外的敏感。
上一刻,还在谴责某一车型的缺点,只要价格一降,马上就成为了香饽饽,“22万的C6老气横秋,12万的C6成熟稳重”,这就是最好的总结。
另外,车市里曾经出现过两个品牌,一个是众泰,一个是陆风,当时圈内称这两个品牌为皮尺部,旗下车型多为模仿其他品牌的设计而生,但产品质量与其模仿的“本尊”相比,绝对的天差地别。
这也不是啥行业秘密,消费者也是众所周知,但就这样的产品,却受到了不少消费者从追捧,车型销量一度让“本尊”们眼红,可眼红就眼红,路虎和保时捷的价格,不可能降低到入门级的标准。
那旁人肯定会说了,购买这两个品牌的消费者,与保时捷和路虎的客户群体不一样,根本不会影响两个豪华品牌的销量。确实,我同意,但我在乎的也不是这两个品牌的销量,而是消费者的利益,低价最终损害的就是消费者利益,这会给车企传递一个信息:只要价格低,啥车都能卖出去。
起初消费者对于低价产品的态度,就决定了汽车质量,当国内某些成熟品牌,看到自己的市场被抢,肯定要奋起反击,可用什么来反击?
用质量,很多消费者才不管啥质量,价格低了我才会抢,为了有销量,为了抢市场,那成熟品牌也开始降价求量,可汽车不仅仅是零配件以及组装的费用,背后隐藏的费用也很多,想要降价,就只能通过降配,或者售后来弥补。
低价的定位 换来廉价的产品
可又有人说,目前市场的消费水平就这样,老百姓不可能都花高价来购买豪车。
确实,我们的收入虽然在提高,但还没有达到汽车自由的状态,但达不到就非要追求么?
很多消费者,其实并没有购车的需求,或者说,没有购买更好车型的需求,如果是代步,国产入门车型即可,为啥非要攀比购买更高端的车型,当汽车成为彼此攀比的工具,那自食恶果时,只能打掉牙咽肚里。
举例说,我原本就是代步用,一辆艾瑞泽,或者一辆逸达就完全够用了,但我觉得这两个车没有合资品牌有面子,我非要去买速腾,或者别克。可是,合资品牌的价格就是要比自主品牌高。但合资品牌车型看到需求越来越多,只是卡在价格上无法成交,那一定就要想办法降低价格,降低价格有两个途径,降低成本或者降低利润。
降低利润,是企业最后的手段,不到万不得已,肯定不会选择,谁家大老远的跑到中国做生意,不是为了赚钱,这个都理解,也是市场规律,那就只能通过降低成本来实行,于是,降价降配置就成了常用手段,但眼睛能看见的配置,往往车企是不会降的,降就降看不到的东西,而看不到的东西,基本都和驾控和安全有关系,比如高强度钢的质量,数量,或者防撞梁的厚度,或者底盘悬架的品质。
这样,消费者的确实获得了更低的价格,但拿到的都是廉价的商品,最终受害的还是消费者。
如果降价能够繁荣市场 谁还花钱搞研发
如果车企发现了降价的甜头,那花精力提升产品质量,那就成了笑话,费力不讨好的事,谁愿意做?
研发一款产品,少则百万,多则数亿,而且研发出的产品是否受欢迎,还是未知数,那干脆就用那些老旧技术,再来一番降价,车型就卖火了,研究产品不如研究人心,毕竟后者的成本要低很多。
我们看看现在针对中国消费者的研发,都侧重的哪一些方面,大屏与车机的匹配度,小排量发动机的高功率,成熟底盘的加长与拉宽,而这些其实都是在为降低成本服务,让车看起来更豪华,更宽大,更有劲,增配不加价,就等于降价,这个很多消费者也认。
但实际发动机的燃烧率,变速箱的平顺性,底盘悬架的调校,还有就是纯电车的电池安全,都成了被忽视的问题。
谁都知道,让发动机的热效率提升1个百分点,需要投入的是巨额资金,但在车上放一块大屏,成本也就千百块。所以很多车型看着高端,价格却低,消费者还一直称这样的企业有良心。
可有良心的车企都知道,当低价主导市场,那就是一场灾难的开始。
标签: